今天看到這項新聞 差點暈倒...
話不多說 轉錄一篇本人在ptt黑特版上發表的文章做為本人的見解


前陣子在校對獨秀文存 剛好有一篇是胡適寫給陳獨秀的信

內容是講白話運動的 轉錄如下 有點長 沒興趣的可以離開了


獨秀先生足下:

(前略...)

適嘗謂凡人用典或用陳套語者,大抵皆因自己無才力,不能自鑄新辭,故用古典套語,轉
一灣子,含糊過去,其避難趨易,最可鄙薄!在古大家集中,最可傳之作者,皆其最不用
典者也。老杜「北征」何等工力!然全篇不用一典。(其「不文殷周衰,中自誅褒妲」二
句乃比擬非用典也。)其「石壕」、「羌村」諸時亦然。韓退之詩亦不用典。白香山「琵
琶行」全篇不用一典。「長恨歌」更長矣,僅用「傾國」、「小玉」、「雙成」三典而已
。律詩之佳者,亦不用典。堂皇莫如「雲移雉尾開宮扇,日映龍鱗識聖顏。」宛轉莫如「
豈謂盡煩回紇馬,翻然遠救朔方兵。」纖麗莫如「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悲壯莫如「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然其好處豈在用典哉?(又如老杜「聞
官軍收河南河北」一首,更可玩味。)總之,以用典見長之詩,決無可傳之價值。雖工亦
不值錢,況其不工,但求押韻者乎?

嘗謂今日文學之腐敗極矣:其下焉者,能押韻而已矣。稍進如南社諸人,夸而無實,濫而
不精,浮夸淫瑣,幾更無足稱者。(南社中間亦有佳作。此所譏評,就其大概言之耳。)
更進,如樊樊山陳伯嚴鄭蘇盦之流,視南社為高矣,然其詩皆規摹古人,以能神似某人某
人為至高目的,極其所至,亦不為文學界添幾件贗鼎耳,文學云乎哉!

綜觀文學墮落之因,蓋可以「文勝質」一語包之。文勝質者,有形式而無精神,貌似而神
虧之謂也。欲救此文勝質之弊,當注重言中之意,文中之質,軀殼內之精神。古人曰:「
言之不行,行之不遠。」應之曰:若言之無物,又何用文為乎?

年來思慮觀察所得,以為今日欲言文學革命,須從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不用典。
二曰,不用陳套語。
三曰,不講對仗。(文當廢駢,詩當廢律。)
四曰,不避俗字俗語。(不嫌以白話作詩詞。)
五曰,須講求文法之結構。
   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
六曰,不作無病之呻吟。
七曰,不摹仿股人,語語須皆有個我在。
八曰,須言之有物。
   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
此八事略具要領而已。其詳細節目,非一書所能盡,當俟諸他日再為足下詳言之。

以上所言,或有過激之處,然心所謂是,不敢不言。倘蒙揭之貴報,或可當世人士之討論
。此一問題關係甚大,當有直言不諱之討論,始可定是非。適以足下洞曉世界文學之趨勢
,又有文學改革之宏願,故敢貢其一得之愚。伏乞恕其狂妄而賜以論斷,則幸甚矣。匆匆
不盡欲言。即祝撰安。

胡適白。
民國五年十月。

===============================線隔分是我==============================

胡適認為不用典的原因是才力不夠 因此認為不要用典

胡適和部長都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因為才力不夠所以不用典 這是本末倒置 倒因為果的看法

才力不夠最深入最到底的原因 就是因為書念的不夠多

書念的不夠多 因此文學素養低下
文學素養低下自然就用不了典

這是一個可逆的式子 用不了典因為文學素養低下 文學素養低下因為書念的不夠多

所以 我們應該要多念書來彌補"才力不夠"的缺點

今天 叫大家都不要用典 豈不證明"文學素養低下"的事實

更甚者 還不思進取 只以"不用典"來搪塞

這根本是隔靴搔癢 治標不治本的看法

聽到部長說這樣的話 真的心寒了

難怪 現在一代不如一代...

最後 補個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ngod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