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以前大學修史記時的一份筆記(也可以說是小抄 XD")
雖然最後我還是56分被當 因為翹太多課了
但還是學了不少 就分享給大家看看吧!

--

就對《史記》寫作方面之評價,劉知幾提出《史記》有三長,
即「史才」、「史識」、「史學」;
章學誠在其《文史通義》一書中又提出了「史德」,梁啟超將其謂之史記四長;
黃沛榮教授將「史情」加入《史記》一長之中,故總論史記共有五長。析論如下:

史德:指司馬遷執筆公正、善惡直書,不因個人的好惡而加以讚賞或貶之。
如〈商君列傳〉:「其質刻薄寡恩也」、
在〈李將軍列傳〉中,司馬遷本人雖對李廣讚賞有加,
但亦將其不守信、殺匈奴許多人一事陳述出來。

史學:即作歷史的材料,而材料的來源有二,其一是由古代傳承下來的典籍,
但是由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使得許多典籍因此消失或藏書不全,
所以司馬遷根據先人所收集的資料,「厥協六經異傳」、「整理百家雜話」。
其二就是流傳民間而典籍上未記載的,司馬遷年少時跟父親遊歷許多地方,
因而增加了他的所見所聞,他將所蒐集來的材料融為一體,構成《史記》留名萬世的鉅作。

史識:指對歷史的見識,一為判斷的能力,二為建立體例的能力。
司馬遷將其手邊有的材料融為一體,必會碰到相衝突或有些不合常理的歷史,
司馬遷要如何取捨,如何判斷,就要靠對歷史的了解。在體例方面的建立,
必定要有所依循,但是司馬遷還是遇到了抉擇,
如專門記載帝王的〈本紀〉之中沒有〈惠帝本紀〉
卻有〈呂后本紀〉、〈項羽本紀〉,專門寫諸侯的〈世家〉中卻出現了〈孔子世家〉,
這都是靠作者的判斷而作的歸類。

史才:即作者的文筆剪裁功力。《史記》雖曰「史」,
但是就其內容來看,它不同於一般的史書鋪陳直敘的描寫所發生的事情,
對於人物造形、內心的描寫,細膩而生動,其文學價值是不可忽視的。

史情:從《史記》的篇章來看,許多的主角都是失敗者,
如〈遊俠列傳〉、〈李將軍列傳〉……等,同情弱者的心情隨處可見,
而司馬遷也把歷史人物與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合,雖言他人實則抒其己意,
使其為文感情充沛。另外,司馬遷也表達他對往生先賢的孺慕之情,
如孔子雖沒有做官,但是在文化上卻有很大的影響力,
所以他將孔子放在〈世家〉裡面,一方面也期許自己可以像孔子一樣,對後世有所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ngod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